心怀信仰 胸涵正义 行有力量

——---我与审判执行工作

2019-09-11 09:37
来源: 竹山法院
作者: 胡艳

《朗读者》的开场白中董卿说到:“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2017年10月我进入竹山法院,不知不觉加入法院这个大家庭已有两年。两年来一直在审判工作一线,才深刻领悟到法院并非只是依据法条来审案、判案的冰冷地方,它更能够看清人性冷暖,洞察世间百态。三伏天顶着炎炎烈日去查证;寒风中冒着大雪去送达;苦口婆心的与双方当事人讲法律、讲道理、讲事实;耐心地去面对当事人的不理解甚至恐吓。对我这名法院“新人”来说,这些都是全新的体验。

一、心怀信仰,不囿于案牍,坚定向前

在法院的两年时间,法院人的法治理想和法治情怀让我深受鼓舞,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始终坚定法律的信仰,坚信着阳光会照进每一个法庭,每一位当事人都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入职前,我憧憬着作为一名法官助理,能够协助参与到大案要案的审判工作中,参与到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进程中。可是法院的工作并非只是庄严肃穆的庭审现场,法院人的日常也并非只如电视剧中那般一众法官身着法袍气势磅礴的帅气出场。我们也需要填表画册、整卷归档、诉前调解,做一些具体的“非审判”性质的工作,在案牍之中,我曾经也烦恼过。

在烦恼之余,曾经学过的一段话又悄然浮现心头,“我们每个人在当初选择法院的时候都应该是给了自己理由的,是自己清纯的理想主义也可以,是父母保守的现实主义也可以,没关系,做一个小法官的感悟都是要从头开始的,动机和初衷归零,那么从现在开始积累的经历和体味,才是我们将要永久留存在内心的东西”。作为一名法院新人,更应该如此,把动机和初衷归零,看到完善材料、整理案卷这些工作背后的意义,这些看似繁杂琐碎的工作却保证了每一次庭审能够公平公正顺利高效地进行,保证了每一次宣判能够依法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保证了司法改革的成效、进展能够及时详细地以数据形式反馈上去。我该做的,就是通过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断践行法院人的信念,不断坚定法律信仰,奋力前行。

二、胸怀正义,不困法于情,永葆本色

记得之前看《阳光下的法庭》,院长白雪梅丈夫杨振华是知识产权案的当事人,同事穆国柱被举报受贿,几十年的老法官未能入额……她不得不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她多次因为案件涉及丈夫而选择回避,但丈夫却期盼妻子的帮助,冲突之下,她严守公平正义。志成化工董事长韩志成违反了法律,却养活了3000名员工,她在判决时做出多方考量,铁面之外,超越职责,帮助解决员工的生计问题。

作为法院人,客观、冷静、公平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胸怀正义,不困法于情,不把私情、金钱、个人情绪凌驾于法律之上,一方面,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人民更相信法律,相信法院;另一方面,也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司法更亲民。如同白雪梅帮助解决志成化工员工的生计问题一样。我曾参与的一个借贷案件,原被告双方经济都困难,双方僵持不下,我的庭长在考虑到被告经济拮据,卧病在床,一时无法全部履行欠款等情况,积极协调双方,融情于法,安抚双方情绪,最 终使得双方握手达成调解,满意而归。

三、行有力量,不放松学习,履职尽责

作为法院新人,虽是法学专业出身,但是在专业知识上,在具体的程序步骤中,在沟通交流上我都存在着不足。为了让自己“行有力量”,像身边优秀的法官们一样专业化,定要加强学习。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也在不断学习,比如:经常借阅一些优秀的审理笔录,在每一次庭审结束后及时总结更加精准的记录“小窍门”;也在参与的每一起案件中悉心学习如何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交流;负责整理案卷、开庭排期、文书上网、庭审直播等日常工作,及时用笔记本记下工作要点、安排,确保每个细节工作都能按时完成。这两年的审判辅助工作使我收获颇多。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理论储备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之余我更需“温故而知新”,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在小事中更认真细心,让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