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判后答疑作为案件审理的“后半场”,竹山法官实地丈量解纠纷

2021-06-01 10:17
来源: 竹山法院
作者: 王康东、魏秘

002.jpg 

一条条交通出行路,一块块土地分界线,一条条排水渠,许许多多看似家长里短、邻里争议的小案件,隐藏的是乡村法治的薄弱环节,背后考验的是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高要求,在办理这一类案件时,把案件判好、把法理说透、把情理理顺、把心结打通,是对司法裁判者的更高要求。

  今年以来,竹山法院把案件判后答疑作为司法服务的“后半场”,通过法官进村宣讲、巡回审判入户、为弱势群体解难等方式,进一步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办理好群众的关心事。

003.jpg 

  5月26日,竹山法院民一庭法官王康东、章胜军,到文峰乡塘湾村就黄某与何某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现场送达调解文书,并就争议的地块进行丈量,划出边界线

  原告黄某、被告何某本是同姓家族,早年何某经与原告协商一致,并经村委确认,占用原告部分土地用于建房,口头划分有宅基地及菜园,二十多年来相安无事。后双方因土地种植、边界划分、菜园管理中发生摩擦,造成矛盾升级,亲情关系、邻里关系受到考验。

  承办法官在审理中发现,一方指责对方不该毁菜,一方指责对方不应毁茶,双方都有一定的过错,各自站在自己立场上互不相让,归根结底是因历史问题,土地权属较为模糊,沟通中不当的交往方式促成了矛盾升级。

004.jpg 

  调解过程中,办案人员以双方亲情关系着手,让彼此换位考虑、后退一步,经过悉心沟通,原被告作出让步,以水泥道场外东西走向6米为界,划出一道分界线,明确权属,各自在自家的地块上经营,互不打扰,同时为进一步明确事实,防止衍生其他矛盾,依据调解书的规定,在现场承办法官与代理律师一道,按照边界线逐一丈量,确定界限。

005.jpg 

  把一纸判决书,当成普法一堂课。在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同时,竹山法院更加注重案件办理质效,秉持“解民忧、办实事“的理念,充分开展判后释法明理工作,仅民一庭就已调处涉农村土地纠纷11起,让官司赢赢的清清楚楚,输输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