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百姓小事大如天

2021-05-13 15:46
来源: 竹山法院
作者: 魏秘

  【编者按】5月10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龚世华收到一封来自河南灵宝阳平镇农民赵鸿选写来的感谢信。

  十年前,他开的小卖部被从竹山来打工的李某夫妇赊了2万多元的货物,主要是酱油、醋、食盐、发酵粉等生活用品,之后杳无音信。小本经营的商店从此垮了,眼睁睁看着自己经营的小店被人骗干骗尽,赵鸿选说他“死不瞑目”。

  十年来到处寻找,后来他打听到李某夫妇是竹山擂鼓人,便辗转来到竹山,谁知李某夫妇在江苏打工多年未归,精疲力尽的他来到竹山法院大门外转悠,这样就发生了感谢信中激动的一幕。

  4月27日,他如愿拿到了23500元的欠款。只跑了一趟,不仅赢了官司,还拿到了现金,他不知道法院做了怎样艰苦的工作,他感叹“古往今来的清官不过如此”,只能用一声“谢谢”表达一个百姓的心声。正值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特编发这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为民办实事”的鲜活案例。

  酱油、醋、食盐、发酵粉,满满的9页明细账,一笔一笔记录着李某夫妇2万多元赊欠信息。从找人、找企业、找信息一路艰难,再到“要钱难、维权难”四处碰壁,十年来,农民老赵吃尽了苦头。

  今年4月19日,他从老家河南灵宝辗转来到竹山,正当他再次失望时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来到竹山县人民法院,让他没想到的是7天时间,就追回了拖欠10年的全部欠款。

  4月27日,拿着竹山法院转交的23500元案款,老赵内心很是激动。从来没有打过官司,一辈子就这一次,这次让他见识到了真心为民办实事的法院,切实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

  10年前,老赵在老家河南灵宝平阳镇经营一个小卖部,规模不大,售卖的都是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老家附近有一座金矿,矿上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人来打工,期间李某夫妻先后赊欠了23500元的货物,后来矿上停工,李某二人不见了踪影。

  没有了本钱,小卖部也不得不关停。没有详细的身份地址、联系方式,工人分散四处,茫茫人海找人要钱无异于大海捞针,后几经周折他打听到李某夫妻是竹山擂鼓人。于是他带着欠条来到了竹山,可是一打听,得知李某夫妇常年在江苏打工,很少回来。

失望之极时,他来到了竹山法院,此时已是中午1点多,不甘心的他在大门口来回转悠,正碰到尚未休息的竹山法院院长索明全,一番询问,详细了解了事情经过,老赵不会写起诉状,身份证也没有携带,更不了解诉讼的基本程序。考虑到老赵从河南过来路途较远,索明全院长用手机拍下欠条,并告知他该案时间久远,将启用网上立案程序,选择网上开庭方式尽最大的努力试一试,尽量让他少跑路。

001.jpg 

索明全院长(右)向赵鸿选全面了解案情

  抱着万分之一的期许,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4月20日,竹山法院将该案立案后派出干警到擂鼓镇调查,通过走访镇村两级干部及派出所,发现李某夫妇有近二十年未回老家,只是户口空挂在擂鼓镇枣园村,老家也没有什么财产。

  通过公安系统查询,二人目前居住在江苏,依据系统上登记的联系方式,镇村干部多次沟通无果。法院干警拨通了电话,亮明了身份,讲明了来由,李某以不认识赵某、不欠对方货款为由挂断了干警电话。为进一步打破僵局,办案干警找到李某尚在老家居住的其他亲戚做工作,对李某近些年的在外经历进行核实,得知其在2011年左右确实在河南灵宝的矿上打过工。

办案人员继续联系李某,要求其诚实守信,正确面对债务纠纷,积极配合法院调查,法院将依法公正查办、据实处理,如继续消极对抗、刻意躲避,将受到法律的制裁。面对干警的真诚劝说和法律震慑,李某夫妇渐渐放下了侥幸心理,答应配合干警处理此案,通过人民法院微信调解平台,办案干警将9张欠条136笔信息逐项核对,李某夫妻对所有欠款全部予以承认,当场承诺月底前将欠款一次性付清。

002.jpg 

索明全院长(右)帮助赵鸿选核对账目

4月27日一早,赵某从河南赶到竹山法院领取了23500元货款。

 003.jpg

派出干警(右)兑现拖欠十年的欠款

 004.jpg

 0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