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葆本色 牢记使命谱新篇

2018-03-12 16:27
来源: 竹山法院
作者: 索明全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就是理想、信念、宗旨,就是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就是奋斗精神和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今天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秘诀。人民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时代肩负着新使命,决定了全体法院人必须勇葆为民之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在学、思、践、悟上下真功夫,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一是。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学习认识新时代、领会新思想、把握新战略、明确新目标、体现新担当。法院党组和中层干部、党员带头学、示范学;各支部、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干警原原本本地学、深入深刻地学,通过学习准确把握新时期法院工作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方位。二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基层法院干警,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如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如何寻找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法院工作的结合点?每一份判决、每一次执行的法律和事实依据是什么,有无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司法能力和作风能否回应群众的期盼?在不断反思中改进工作、提升自己、实现突破,让司法更显力度、又见温度。三是 学习和思考的落脚点在于实践。积极探索人民法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推动案件质效新提升。紧抓司法为民,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发挥执行联动机制,确保打赢执行硬仗;紧抓司法改革,完善审判团队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加大家事审判改革力度,推进感情冷静期等机制,夯实家庭和谐稳定基础;主动拥抱互联网时代变化,将信息科技应用融入司法运行过程,着力打造智慧法院。四是是提升的过程。我们要通过勤于,致力于培养五有三能(有政治觉悟、有大局意识、有勤勉作风、有司法良知、有社会责任;开口能说、坐下能判、提笔能写)的法官。改进调查研究,在严格依照法律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客观真实,努力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法安天下,德润民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守纪律红线,保持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自觉性,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二是提高思想认识,持续纠正四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牢,地动山摇。作风建设抓长效,防治思想上的病毒至关重要。熬过这几年再看看”“早晚会回到原样等侥幸心理,表面上坚决拥护、行动上被动执行、思想上期盼回潮的观望心态,是四风反弹回潮的潜在吹鼓手、助推者,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露头就打,有苗就掐,死死摁住不松手。锲而不舍抓监督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节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持通报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管得紧”“查得严的氛围持久浓烈,持续绷紧党员干部脑中纪律这根弦。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循序渐进,将有效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不断织密织牢制度的铁笼。三是破除形式主义,改进调查研究。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第一条就要求改进调查研究。要求领导干部要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调查研究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说过: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广泛深入地接触客观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其次是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司法改革重大问题,围绕执行攻坚、案件质效、司法便民、信息化建设等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透视典型经验进行调查研究,着重研究解决事关审判执行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热难重点问题,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四是坚持从严管理,打造过硬队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弘扬法治精神,教育法官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履行司法职责。对法院系统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保持清醒认识,巩固拓展中央八项规定成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是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和谐。通过审判活动以及各种巡回和驻村法律服务、部门联动调解机制、普法及价值观教育等宣传活动,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农村市场交易安全和经济秩序,通过对多发、易发案件的审判,警示和教育广大村民知法守法,诚实守信,培育善良风俗和优良习惯,有效维护农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秩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二是有效维护精准扶贫工作正常秩序。通过开展严惩扶贫领域犯罪的司法保障措施,维护脱贫攻坚工作的资金安全和政策落实;通过对重大项目建设中司法保障措施,维护脱贫攻坚工作重心的强力推进;通过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权属确认,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物资保障;通过行政审判和工作建议,规范脱贫攻坚工作的依法进行。三是常态化开展各种普法活动。准确把握农村宣传受众的特点,围绕贫困村、贫困人群生产生活最关心的焦点、难点问题精准普及法律知识,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群众理解的思维、群众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老少咸宜、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法理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贫困群众学法、守法和用法水平,为脱贫攻坚提供良好的乡村法治生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安全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和归宿。人民安全要靠法律保障,人民权益要靠法律维护。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侵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的安全、健康和稳定。扫黑除恶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实际行动,只有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人民群众才能够放心、踏实地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二是坚持依法严惩方针。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要坚持打早打小,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土壤。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涉及威胁政治安全、把持基层政权、欺行霸市、操纵经营黄赌毒等犯罪作为打击重点,确保打准、打狠。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案件审判质量。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结合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三项规程,切实增强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制度。三是提高基层群众法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涉黑涉恶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社发展,涉黑涉恶问题也不断发生新变化、呈现新特征,一些黑恶势力犯罪手段隐蔽,有的甚至披上合法外衣,有的黑恶势力以商养黑、以黑护商,疯狂攫取非法利益,通过办理一系列重大案件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以法治意识、规矩意识取代“丛林法则”“拳头法则,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