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法 一种路径 曲径通幽 别有洞天

2017-07-05 11:20
来源: 竹山法院
浏览: 462作者: 廖德龙

该文获中国知网征文三等奖:

 

我是个智力一般、悟性一般、造诣一般、能力平平的人,就如同金庸笔下刚出场的虚竹。只不过虚竹遇到“无崖子”“天上童姥”“李秋水”,学会了少林、逍遥等门派的绝世武学,最后力挽狂澜拯救少林;而我,平淡的上了大学、进了法院、偶尔写点不能示人的小短文,但注定不能出口成章、独树一帜、登峰造极、纵横学界。

在高中以前,是没有接触过甚至听说过文献数据库的。上了大学,因为要完成每学年的学年论文,加之学校图书馆也有庞大的数字资源库,在辅导员和老师的指导下才开始慢慢学着使用文献数据库。那时使用数据库很功利,就是搜论文,然后粘粘贴贴、缝缝补补完成作业。真正认识到文献数据库的价值,是在离开学校上班后。大学时期,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写作业,小论文,就在图书馆里找几本相关度比较高的书啃啃就行;离开校园,没有图书馆的资源,又不能所有的书都买,要写什么东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手头上什么有价值的资料都没有,这个时候才发现文献数据库的重要意义。

在法院上班之后,因为是年轻人,没有审判任务,每年都有论文写作的任务。而每到论文研究,涉及到专业知识,需要查阅资料,解决疑惑时,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知网。畅游知网的数据库,看各家所说,取各家之长,补足自身短缺。与知网相处时间久后,慢慢发现这位无声的老师、朋友总能给我不经意的惊喜。只要你有需求,输入你要查找的几个关键字词,她总能给你所需的答案,并且还会附带送给你一些与自己研究相关的一些资料。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品各家之观点,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通过知网文献数据检索的使用过程中,我发现文献检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是在选题没有确定之前,研究者可以通过翻阅专业杂志或网络文献的方法来获得选题的原型启发。二是在选题确定之后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选题和关键词进行系统的文献搜索。一旦确定了研究的主题,研究者就应该进一步锁定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含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献检索中的关键要素。为了有效地检索,应该提出3到5个关键词,有时还需要确定与某些关键词相反的词语。比如“惩罚教育”作为关键词时,应该同时将“赏识教育”也作为关键词。在选择关键词时,研究者需尽量避免一些错误。比如,论文的英文标题与中文标题不匹配以及错误地选择了课题研究的“关键词”。研究者可能将无关的无足轻重的词语作为关键词,而将重要的词语排斥在关键词之外。或者,由于在翻译“关键词”时发生错误,导致寻找相关的外文文献时找不大关键文献。如果没有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及其关键词,就无法进入文献检索。但这个次序也并不绝对。当研究者尚未确定自己的选题及其关键词时,也可以先翻阅某些文献,在文献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选题及其关键词。选题和关键词确定之后,再借助选题及其关键词进行盛大的文献检索。

如今,除去学生时代功利的使用知网的文献,我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知网游览一些文章,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每每徜徉一番,总是满载而归。因为与知网的结缘,使得自己在论文研究上比别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因为与知网的结缘,使得自己比别人多了一处获得知识粮食的处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虽然自己这几年写的文章并未获得出色的成绩,但通过学习,自己在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面对强大的互联网时代,作为年轻人,与其留恋在无序喧嚣和无聊八卦的泡沫消息中,不如放舟知网的海洋中,静心凝神,领略知网文献数据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