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竹山县法院把审理报告作为案件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采取五项措施规范审理报告写作,切实提高审理报告质量。
一是培养制作能力,解决“写不好”的问题。深化“干警读书”活动,提高干警法学和文学素养。开展“全员练笔”活动,实行信息宣传调研岗位目标责任管理,打牢干警写作基础。举办审理报告制作技能培训和优秀审理报告评选活动,提升干警审理报告撰写水平。
二是统一制作要求,解决“随意写”的问题。出台《审理报告文书样式》和《审理报告写作基本要求》,对审理报告的体例、版式、字体、用语等样式要求,以及证据分析、事实认定、裁判说理、法律适用、裁判意见等主要内容的写作要求进行明确和统一,提升审理报告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
三是强化审核工作,解决“脱管失控”的问题。针对过去承办法官对审理报告“包干负责”、“一人独揽”的弊端,规定简易程序案件的审理报告由承办人制作后交由庭长审核入卷;普通程序案件的审理报告由承办人制作后,先由合议庭其他成员阅读修改和签字确认,再由庭长审核入卷,避免出现标点语法错误、格式顺序杂乱、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不当、处理结果不公等问题。
四是建立“三评”制度,解决“有病不医”的问题。实行庭内互评,院机关业务庭和人民法庭每月组织一次审理报告互评活动,达到相互纠错、相互学习的目的。实行审管办抽评,每季度由审管办从各庭随机抽取5份审理报告进行评查,并将评查结果通报全院。实行公开讲评,每季度召开一次审理报告讲评会,交流经验,评析问题。
五是坚持奖惩并重,解决“写好写坏一个样”的问题。把审理报告纳入审判质量奖惩范围,实行分值和经济双重奖惩,优秀审理报告每件奖励200元和加1分绩效分,不合格审理报告每件扣罚200元和减扣1分绩效分。出现标点、字词错误的,每处每字扣罚5元。当年出现2份以上不合格审理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取消评先表模和晋职晋级资格。